熊仲儒,1971年生,男,文学博士学位,教授,博士生导师,语言学系副系主任。
汉语语法学、句法语义学、理论语言学
1996-1999 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专业硕士
2000-2003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
1990-1996 先后在安徽潜山县杜埠小学、油坝小学、油坝初中任职
1999-2018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
2018-至今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
专著
1. 《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》,安徽大学出版社,2004年。
2. 《现代汉语中的功能范畴》,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年。
3. 《当代语法学教程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3年。
4. 《论元结构与汉语构式》,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4年。
5. 《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》,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2015年。
6. 《英汉名词短语的对比研究》,科学出版社,2017年。
译著
1. 《语言与心智》(乔姆斯基著,与张孝荣合译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5年。
论文
1. “呢”在疑问句中的意义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,1999年第1期,第114-116页。
2. 零成分与汉语“名物化”问题,《现代外语》,2001年第3期,第228-236页。
3. 存现句与格理论的发展《现代外语》,2002年第1期,第35-47页。
4. 自然语言的词序,《现代外语》,2002年第4期,第372-386页。
5. “来着”的词汇特征,《语言科学》,2003年第2期,第58-65页。
6. 量词“口”的句法认知基础浅探,《巢湖学院学报》,2003年第2期,第96-100页。
7. 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,《当代语言学》,2003年第3期,第206-221+285页。
8. “VA了”式述补结构的语义分类说略,《南开语言学刊》,2004年第1期,第60-64页。
9. 母语说话者语感差异的语言学解释《语言科学》,2004年第3期,第69-78页。
10. 动结式的致事选择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,2004年第4期,第471-476页。
11. 关于距离相似动因的个案分析,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》,2004年第1期,第69-76页。
12. 生成句法学中的时制,《外语学刊》,2004年第1期,第73-78页。
13. 否定焦点及其句法蕴含,《中国语文》,2005年第4期,第300-307页。
14. 汉语动结式的核心,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》,2005年第4期,第39-49页。
15. 时制、时体与完成式,《外国语言文学》,2005年第4期,第223-229页。
16. 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》,2005年第6期,第723-728页。
17. 彝语名词短语内部语序,《民族语文》,2005年第4期,第11-15页。
18. 以“的”为核心的DP结构,《当代语言学》,2005年第2期,第148-165页。
19. 以人称代词为核心的DP结构,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》,2005年第1期,第37-45页。
20. 论元的句法实现,《外国语(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) 》,2005年第2期,第53-61页。
21. 生成语法学中的“的”字结构,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》,2006年第4期,第49-57页。
22. 名词短语的句法结构,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06年第5期,第104-107页。
23. 动结式的论元实现,《现代外语》,2006年第2期,第120-130页。
24. 汉语的被动范畴“给”,《外语学刊》,2006年第2期,第65-70页。
25. 主语语法功能的分配,《外国语(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)》,2006年第1期,第26-34页。
26. “是……的”的构件分析,《中国语文》,2007年第4期,第321-330页。
27. 汉语式话题句的结构分析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》,2007年第2期,第202-207页。
28. 现代汉语与方言中差比句的句法结构分析,《语言暨语言学》,2007年第4期,第1043-1062页。
29. 语音结构与名词短语内部功能范畴的句法位置,《中国语文》,2008年第6期,第523-534页。
30. 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》,2008年第5期,第541-548页。
31. “都”的右向语义关联,《现代外语》,2008年第1期,第13-25页。
32. 论元与谓词的语义关系,《外国语(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)》,2009年第5期,第20-27页。
33. 生成语法的结构理论与运算方式,《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2009年第6期,第8页。
34. 再论“来着”,《汉语学习》,2009年第3期,第12-16页。
35. 外围格的论元地位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,2009年第5期,第560-566页。
36. 现代汉语中的“由”字被动句,《现代外语》,2010年第1期,第12-22页。
37. 汉语中词与短语的转类,《华文教学与研究》,2010年第3期,第71-78页。
38. 评价性“V起来”句的句法语义分析,《语法研究与探索(十五)》,商务印书馆,2010年,第33-54页。
39. “NP + 好V”的句法分析,《当代语言学》,2011年第1期,第63-72页。
40. 层次分析法中标记词的处理,《汉语学习》,2011年第2期,第106-112页。
41. 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 人文社会科学版) 》,2011年第3期,第347-356页。
42. 被动范畴“给”的句法语义特征,《现代外语》,2011年第2期,第119-126页。
43. 致使范畴“以”与“以”字处置,《语言科学》,2012年第1期,第15-25页。
44. 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》,2012年第5期,第359-366页。
45. 论元结构与句法语义接口,《数理逻辑之美——方立教授纪念文集》(司富珍主编),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,2012年,第192-212页。
46. 动词短语的名词化与饱和关系子句的句法分析,《华文教学与研究》,2013年第1期,第70-79页。
47. 指宾状语句的句法分析,《现代外语》,2013年第1期,第25-32页。
48. 量度范畴与汉语形容词,《世界汉语教学》,2013年第3期,第291-304页。
49. 虚指宾语的句法地位,《汉语学习》,2013年第5期,第13-21页。
50. 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3年第5期,第637-645页。
51. 状态补语中的达成“得”,《语言科学》,2014年第3期,第242-251页。
52. 从重动句看准定语的生成,《语法研究与探索(十七)》,商务印书馆,2014年,第68-85页。
53. 从“把”看数量名序列的句法结构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5年第1期,第76-82页。
54. 汉语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,《华文教学与研究》,2015年第1期,第57-65+74页。
55. 准领属性主谓谓语句的句法分析,《汉语学习》,2015年第3期,第12-22页。
56. 从生成语法看汉语词类研究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2016年第4期,第428-432页。
57. 所字短语的句法分析,《语言科学》2016年第5期,第474-487页(与郭立萍合作)。
58. 汉语量度有字句的句法分析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2016年第1期,第46-55页。
59. 动词重叠的句法分析《世界汉语教学第》2016年第2期,第156-169页。
60. “总”与“都”量化对象的差异,《中国语文2016年》第3期,第276-288页。
61. 连字句的制图分析,《现代外语》2017年第4期,第439-450页。
62. 汉语重动句的句法分析,《华文教学与研究》2017年第2期,第72-80页。
63. 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分布式形态学分析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2017年第5期,第630-637页。
64. 包含量词重叠式的名词短语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2018年第2期,第44-57页。
65. 名词谓语句的句法分析,《对外汉语研究》2018年第17辑,第1-14页(与石玉合作)。
66. 汉语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的结构分析,《语法研究和探索》2018年第十九辑,第110-133页。
67. 被动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的发展,《语言研究集刊》2018年第二十二辑,第175-195页(与石玉合作)。
68. 学科建设离不开三大要素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9.3.12。
69. 复杂给字句的句法分析. 《语言科学》2019年第6期,第619-631页。
70. 时制范畴与英汉间的语法差异,《外语教学与研究》2019年第6期,第888-900页。
71. 制图理论与形容词谓语句的自足性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2020年第1期,第82-93页(与杨舟合作)。
72. 论元的引进与允准,《外国语》2020年第4期,第12-22页。
73. 构建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研究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0年8月11日。
74. 生成语法中轻动词的引进,《世界汉语教学》2020年第4期,第451-465页(与杨舟合作)。
75. 熊仲儒,2021,“和”的词类分析,《汉语学习》2021年第1期,第3-15页。
1. 2003,普遍语法与汉语句式研究,安徽师大博士科研启动项目。
2. 2003,汉语的生成句法学研究,安徽师范大学“十五”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。
3. 2003,时制、时体及其相关问题研究(2003xqn19),安徽师范大学青年项目。
4. 2004,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(2004jqw23),安徽省高校青年项目。
5. 2004,普遍语法与汉语致使句式研究(2004sk046),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。
6. 2005,虚词“的”与皖西赣语中名词短语研究(AHSK05- 06D28),安徽省社科项目。
7. 2006,名词短语的生成句法学研究(2006sk057),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。
8. 2008,英汉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(08BYY002),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。
9. 2012,英汉名词短语的对比研究(12YJA740082),教育部规划项目。
10. 2013,语音和语法的接口研究(FRZD201301),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重大项目。
11. 2014,英汉形容词的句法语义研究(14AYY002)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。
12. 2019,汉语左边界的制图分析,北京市社科一般项目。
13. 2019,现代汉语语法典型案例库建设与汉语制图分析,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重大项目。
14. 2020,《当代语义学教程》,北京语言大学教材资助项目。
1. 2006,安徽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。
2. 2010,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。
3. 2011,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(社科类)二等奖。
4. 2013,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。
5. 2015,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。
6. 2015,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。
7. 2020,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三等奖。
本科生课程:现代汉语、现代汉语语法学
研究生课程:高级句法学、汉语语法专题、当代语法学研究、句法学导论
邮箱:zhongruxiong163@163.com
办公电话:82303832
办公室:综合楼3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