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兆惠,女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汉语教育学院支部书记
研究领域:
汉语语法史,中外汉语语法学史
教育背景:
2002年和200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,分别师从李崇兴教授和尉迟治平教授,
2005-200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,合作导师为华学诚教授,
工作经历:
2008年至今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、北京文献语言与文传承研究基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。
主要承担课程:
本科生:《古代汉语》
硕士生:《汉语语法史和语法学史》
博士生:《语言学原典导读》
主要学术成果:
本人近年来主持的多项校级项目,均受中央高校业务经费资助主要是:“明代方言俗语文献整理与研究”(2008-2011);“文献语言学学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创新平台”(一期)(2016-2019),“文献语言学学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创新平台”(二期)2020.1-2023.6;“文献词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”(2020-2023)。在此平台之上,本人主持和完成了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,主要有:
1.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:两汉语法比较研究(2009-2011);
2.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:16至20世纪初域外汉语语法观研究(2014-2018)
3.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:中国古代方言文献集成(2017-2021)
4.教育部社科一般项目:清代以来北京话副词研究(2013-2016)
5.北京市哲社一般项目:清末明初北京话副词研究(2012-2014)
6.北京市哲社一般项目:600年间北京官话副词研究(2017-2020)
7.教育后期资助项目:明清北京话副词及相关问题研究(2019-2022)
以项目为依托,本人出版专著2部:
1.《上古汉语连动式研究》 上海三联书店,2008年;
2.《两汉语法比较研究》 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1年
10年来发表的论文主要有:
1.《北京话“干脆”一词的演变》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2011(5)
2.《汉语处置式中代词回指的普遍性、共性和差异性》,《宁夏师范学院学报》2012(1)
3.《论汉代的酒器量词——兼谈汉代酒器文化》,《兰州学刊》2011(11)
4.《“动量词出现于先秦”说质疑——兼论两汉时期的动量词》,《长江学术》2012(2)
5.《清末民初北京官话的“简直”“剪直”和“箭直”》,《宁夏大学学报》2012(4)
6.《来自吴方言的“姐妹淘”》,《语文学刊》2014(1)
7.《古代“猎首、截耳”习俗的演变及“馘、聝”二字的关系》 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2014(1)
8.《早期北京话范围副词“净”“尽”和“竟”》,《廊坊师院学报》,2014(1)
9.《近代汉语两种特殊宾语及其衰落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,2014(3)
10. 《试论清末北京官话特殊的“所”及其来源》,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4(2)
11. (3)《北京话副词“满”的来源及演变机制》,《语文研究》,2016(1)
12. 《英国传教士约瑟夫·艾约瑟论汉语的韵律》,《当代修辞学》,2016(3)
13. 《清代北京官话特殊副词“白”来源于满语的若干旁证》,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,2017(4)
14. 《早期西方汉学家对汉语语序的思考及其影响》,人大复印资料《语言文字学》2018(1)(原刊《澳门理工学报》2017年第4期)
15. 《我教留学生学中国经典》,《光明日报》2015年8月7日版
16. 《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量词观》,《语言与翻译》,2015(3)
17. 《德国汉学家甲柏连孜(Georg von der Gabelentz)“一经一纬”语法体系与中国古代的“体用”思想》,《汉学研究》,2019(2)
18. 《汉语史上范围量向程度量范畴演变的若干例证及原因探析》,《中国语文通讯》(香港)2019年7月卷
19. 《以艾约瑟为例谈早期西方人眼中的汉语“大语法”》,《亚洲与世界》,2019年第二辑,社科文献出版社。
20. 《明清文人笔记所见北京方俗语三则——“嗓子”“老婆”和“臭豆腐”》,《汉字汉语研究》2020(1)
21. 《“很+VP+QP”的历史来源及其特征》,《文献语言学》(10辑)2020年3月
荣誉项目:
本人还获得2016年科研报告会二等奖
成为2018黄大年式团队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”成员
获2014-2017校级“中青年学术骨干”和2018年校级优秀共产党员。
社会服务/学术兼职:
本人以编辑部主任身份编辑《文献语言学》辑刊,在学术界获得好评。